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2008—2017年国际化进

来源:自然科学史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5-2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0 引言 “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

0 引言 “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样重要。”“如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软实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发挥作用。”近年,我们逐步认识到哲学社会科学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进程速度到低如何,尤其,他们在国际上的彰显度差异有多大?笔者并未查及相关论文。 无论是哲学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其研究成果均是多样的,对二者研究成果评价方法的研究也较多,但仍未有定论[1-3]。论文和期刊是数据最易获得且评价结果在学界认可度最高的两种评价科学进程的方法。目前,国际上公认学术水平较高的论文和期刊评价体系为Web of Science。因此,本研究即就我国十年来SSCI论文量和SSCI期刊量与我国SCI论文量和SCI期刊量对比,研究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国际化进程速度的差异。 1 数据获取方法 1.1 论文数据的获取 进入Web of Science,检索我国2008—2017年刊发的所有SCI论文和SSCI论文,精炼检索结果,仅保留Article和Review文献类型。需要说明的是,本方法获得的SSCI论文不限于第一作者,以我国为例,只要作者单位中包含有中国,无论是否为第一作者单位或通信作者单位,都计算在内。刘雪立等[4]基于2003—2012年SSCI论文的研究表明,中国社会科学工作者在SSCI来源期刊上发表的论文中,中国作为第一研究机构发表者占80.3%。 1.2 期刊数据的获取 进入JCR数据库,分别在2008—2017年的SSCI,SCI数据库中,按国家/地区检索我国历年入选SSCI,SCI的期刊量情况,同时记录历年SSCI,SIC收录期刊总量。 2 结果 2.1 SSCI论文量与SCI论文量对比 2008—2017年我国SCI论文量、SSCI论文量及其在当年SCI,SSCI收录论文总量中的占比情况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我国历年SSCI论文在SSCI论文总量中的占比虽逐年升高,但总体占比仍较低,10年平均仅为4.37%,远远低于我国历年SCI论文在SCI论文总量中的占比(10年平均为16.07%)。说明从论文角度来讲,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在世界范围内的彰显度仍较自然科学低。 表1 2008—2017年我国SCI论文、SSCI论文及其占比情况年份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我国SSCI论文量/篇2 967 4 121 4 929 5 883 6 822 8 165 9 751 11 436 13 906 18 519 SSCI共计论文量/篇131 212 150 357 160 201 172 389 181 818 192 775 199 371 210 436 221 269 244 819我国SSCI论文占比/%2.26 2.74 3.08 3.41 3.75 4.24 4.89 5.43 6.28 7.56我国SCI论文量/篇107 469 124 100 136 725 159 631 184 750 218 098 251 844 282 399 310 014 343 694 SCI共计论文量/篇1 042 799 1 085 187 1 121 048 1 193 134 1 256 924 1 329 217 1 368 806 1 420 161 1 465 209 1 501 961我国SCI论文占比/%10.31 11.44 12.20 13.38 14.70 16.41 18.40 19.88 21.16 22.88 计算各年度论文的环比增长速度[如:2009年SSCI论文环比增长速度=(2009年SSCI论文量—2008年SSCI论文量)/2008年SSCI论文量],2009—2017年我国SSCI论文的环比增长速度分别为38.89%,19.61%,19.35%,15.96%,9.69%,19.42%,17.28%,21.60%,33.17%,平均为22.66%;同期SSCI收录论文总量的环比增长速度分别为14.59%,6.55%,7.61%,5.47%,6.03%,3.42%,5.55%,5.15%,10.64%,平均为7.22%。对比后可见,我国SSCI论文量的增长速度2009—2017年均高于SSCI收录论文总量的增长速度,说明我国SSCI论文量增长是绝对量的增长。 2009—2017年我国SCI论文的环比增长速度分别为15.48%,10.17%,16.75%,15.74%,18.05%,15.47%,12.13%,9.78%,10.86%,平均为13.83%;同期SCI收录论文总量的环比增长速度分别为4.06%,3.30%,6.43%,5.35%,5.75%,2.98%,3.75%,3.17%,2.51%,平均为4.15%。对比后可见,我国SCI论文量的增长速度2009—2017年均高于SCI收录论文总量的增长速度,说明我国SCI论文量增长也是绝对量的增长。 对比我国SSCI论文的环比增长速度和SCI论文的环比增长速度可知,除2013年SSCI论文环比增长速度较SCI低外,其余各年度SSCI论文的环比增长速度均高于SCI的环比增长速度,平均高了7.84%。说明整体来看,我国SSCI论文的增长速度是高于SCI论文的增长速度的。但相对于SCI或SSCI收录期刊总量的变化值来说,我国SSCI论文的环比增长速度仅在2009年和2017年表现出明显高于SCI论文量的环比增长速度。 2.2 与我国SCI期刊量对比 2008—2017年我国SCI期刊量、SSCI期刊量及其在当年SCI,SSCI收录期刊总量中的占比情况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我国入选SSCI期刊量整体呈上升趋势,近年略有降低,但总体来看,入选刊数还很少,刚刚突破个位数,与我国科研大国的实力很不相符。相对于SSCI收录期刊总量来说,我国SSCI期刊整体占比较低,10年最高占比仅为0.42%,平均占比0.33%。 2008—2017年我国SCI期刊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尤其2009年较2010年增加了33种,2010又较2009年增加了24种期刊,呈跳跃式增长,以后数年除2012年和2016年外,每年以10种左右的速度增长,成绩喜人。相对于SCI收录期刊总量来说,我国SCI期刊10年最高占比为2017年的2.13%,平均占比1.83%,远高于我国SSCI期刊在SSCI期刊总量中的占比。 表2 2008—2017年我国SCI期刊、SSCI期刊及其占比情况年份我国SSCI期刊/刊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6 8 6 9 1 0 13 13 11 10 11 SSCI收录期刊总量/刊1 985 2 257 2 731 2 966 3 047 3 080 3 154 3 224 3 241 3 304我国SSCI期刊占比/%0.30 0.35 0.22 0.30 0.33 0.42 0.41 0.34 0.31 0.33我国SCI期刊/刊81 114 138 155 152 162 173 185 179 192 SCI收录期刊总量/刊6 620 7 385 8 073 8 336 8 471 8 539 8 659 8 802 8 879 8 996我国SCI期刊占比/%1.22 1.52 1.71 1.86 1.79 1.90 2.00 2.10 2.02 2.13 由于我国入选SSCI和SCI的期刊量还较少,分析环比增长速度的意义不大,故本文未对相关数据行进一步分析。 3 结语 本研究基于2008—2017年SSCI和SCI数据,对比分析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在世界范围内的彰显度,结果显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近年来虽然取得了较大进步,相对于自然科学来说,其在世界范围的内彰显度还很低,还处于事物发展的处级阶段。分析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近10年发展落后于自然科学的原因可能为:(1)政策导向。个人或集体项目申报、评审、结项,教师和科研人员职称、绩效的评定,硕士、博士学位的获取,甚或学科、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排名等,自然科学论文刊发的期刊档次设置一般为SCI、CSCD、中文核心、统计源期刊、一般期刊等,依次递减,而哲学社会科学中,大多数时候的期刊档次设置为SSCI或CSSCI、中文核心、统计源期刊、一般期刊,即将SSCI等同于CSSCI对待,发表于SSCI期刊上的论文与发表于CSSCI期刊上的论文评分是一样的,甚至有些评价标准上就没有SSCI论文一说,仅有CSSCI论文,这就很大程度上直接导致哲学社会科学从业者从主观上忽略SSCI论文,将目标放于CSSCI论文上,最终导致SSCI论文增长速度明显慢于SCI,SSCI期刊发展速度明显慢于SCI期刊的发展速度。科研绩效评价方法和导向是引领学科发展的重要因素,建议相关部分在政策制定时注意引导SSCI论文的刊发,以增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在国际上的话语权。(2)从业者的认知。有些哲学社会学科研究者还存在一些不正当的认知,如由于社会制度的差异,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仅应在国内或少数几个国家间交流,没有必要国际化等。纠正这些错误认知,需要从各个层面加大宣讲力度,逐步认识到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走向国际的必要性。(3)从业者的英文水平。SSCI期刊多为以英语为语种的期刊,而长期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国内学者,尤其是长期仅关注国内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相关学者,其英文水平下降明显,达不到写作的需求,致使很多高水平的论文仅能在国内同行间交流,削弱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在国际上的彰显度。关于这一点,笔者认为有两方面可以改善,一个是从业者自身注意提高英文水平,同时注重培养、造就大批有较高专业学术素养和外语功底的相关人才;另一个是希望我国能够创办出更多的SSCI期刊。 学术出版是实现中国话语国际传播不可或缺的平台[5]。虽然近年SSCI较少收录非英语语种期刊,但我国自己创办的SSCI期刊,即便为英文期刊,其编辑人员与我国的投稿者间也可以无障碍沟通,以逐步改进论文,使之达到刊发要求。但对于现阶段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期刊来说,入选SSCI期刊仍具有较大难度,仍需要来自各方面的支持和不懈努力。尤其SCI期刊的入选为SSCI期刊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可相互借鉴。 总之,本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发展并不平衡,二者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也不均等,仍需加大力度以增加我国在国际哲学社会学科舞台上的话语权。 [1]李沂濛,赵良英,柯岚馨,等.国内人文社会科学评价研究评析[J].情报杂志,2017(7):107-113. [2]彭忠益.哲学社会科学评价体系与评价规范建构[J].中国高等教育,2018(6):49-51. [3]姜帆,黄孚.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评价的思考及建议[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6(4):126-131. [4]刘雪立,盛丽娜,丁君,等.中国社会科学研究国际化现状[J].科学学研究,2014(6):811-824. [5]姚冬梅.论学术出版社在构建中国学术国际话语体系中的作用——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探索与实践为例[J].出版广角,2018(11):36-38. 0 引言“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样重要。”“如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软实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发挥作用。”近年,我们逐步认识到哲学社会科学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进程速度到低如何,尤其,他们在国际上的彰显度差异有多大?笔者并未查及相关论文。无论是哲学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其研究成果均是多样的,对二者研究成果评价方法的研究也较多,但仍未有定论[1-3]。论文和期刊是数据最易获得且评价结果在学界认可度最高的两种评价科学进程的方法。目前,国际上公认学术水平较高的论文和期刊评价体系为Web of Science。因此,本研究即就我国十年来SSCI论文量和SSCI期刊量与我国SCI论文量和SCI期刊量对比,研究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国际化进程速度的差异。1 数据获取方法1.1 论文数据的获取进入Web of Science,检索我国2008—2017年刊发的所有SCI论文和SSCI论文,精炼检索结果,仅保留Article和Review文献类型。需要说明的是,本方法获得的SSCI论文不限于第一作者,以我国为例,只要作者单位中包含有中国,无论是否为第一作者单位或通信作者单位,都计算在内。刘雪立等[4]基于2003—2012年SSCI论文的研究表明,中国社会科学工作者在SSCI来源期刊上发表的论文中,中国作为第一研究机构发表者占80.3%。1.2 期刊数据的获取进入JCR数据库,分别在2008—2017年的SSCI,SCI数据库中,按国家/地区检索我国历年入选SSCI,SCI的期刊量情况,同时记录历年SSCI,SIC收录期刊总量。2 结果2.1 SSCI论文量与SCI论文量对比2008—2017年我国SCI论文量、SSCI论文量及其在当年SCI,SSCI收录论文总量中的占比情况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我国历年SSCI论文在SSCI论文总量中的占比虽逐年升高,但总体占比仍较低,10年平均仅为4.37%,远远低于我国历年SCI论文在SCI论文总量中的占比(10年平均为16.07%)。说明从论文角度来讲,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在世界范围内的彰显度仍较自然科学低。表1 2008—2017年我国SCI论文、SSCI论文及其占比情况年份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我国SSCI论文量/篇2 967 4 121 4 929 5 883 6 822 8 165 9 751 11 436 13 906 18 519 SSCI共计论文量/篇131 212 150 357 160 201 172 389 181 818 192 775 199 371 210 436 221 269 244 819我国SSCI论文占比/%2.26 2.74 3.08 3.41 3.75 4.24 4.89 5.43 6.28 7.56我国SCI论文量/篇107 469 124 100 136 725 159 631 184 750 218 098 251 844 282 399 310 014 343 694 SCI共计论文量/篇1 042 799 1 085 187 1 121 048 1 193 134 1 256 924 1 329 217 1 368 806 1 420 161 1 465 209 1 501 961我国SCI论文占比/%10.31 11.44 12.20 13.38 14.70 16.41 18.40 19.88 21.16 22.88计算各年度论文的环比增长速度[如:2009年SSCI论文环比增长速度=(2009年SSCI论文量—2008年SSCI论文量)/2008年SSCI论文量],2009—2017年我国SSCI论文的环比增长速度分别为38.89%,19.61%,19.35%,15.96%,9.69%,19.42%,17.28%,21.60%,33.17%,平均为22.66%;同期SSCI收录论文总量的环比增长速度分别为14.59%,6.55%,7.61%,5.47%,6.03%,3.42%,5.55%,5.15%,10.64%,平均为7.22%。对比后可见,我国SSCI论文量的增长速度2009—2017年均高于SSCI收录论文总量的增长速度,说明我国SSCI论文量增长是绝对量的增长。2009—2017年我国SCI论文的环比增长速度分别为15.48%,10.17%,16.75%,15.74%,18.05%,15.47%,12.13%,9.78%,10.86%,平均为13.83%;同期SCI收录论文总量的环比增长速度分别为4.06%,3.30%,6.43%,5.35%,5.75%,2.98%,3.75%,3.17%,2.51%,平均为4.15%。对比后可见,我国SCI论文量的增长速度2009—2017年均高于SCI收录论文总量的增长速度,说明我国SCI论文量增长也是绝对量的增长。对比我国SSCI论文的环比增长速度和SCI论文的环比增长速度可知,除2013年SSCI论文环比增长速度较SCI低外,其余各年度SSCI论文的环比增长速度均高于SCI的环比增长速度,平均高了7.84%。说明整体来看,我国SSCI论文的增长速度是高于SCI论文的增长速度的。但相对于SCI或SSCI收录期刊总量的变化值来说,我国SSCI论文的环比增长速度仅在2009年和2017年表现出明显高于SCI论文量的环比增长速度。2.2 与我国SCI期刊量对比2008—2017年我国SCI期刊量、SSCI期刊量及其在当年SCI,SSCI收录期刊总量中的占比情况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我国入选SSCI期刊量整体呈上升趋势,近年略有降低,但总体来看,入选刊数还很少,刚刚突破个位数,与我国科研大国的实力很不相符。相对于SSCI收录期刊总量来说,我国SSCI期刊整体占比较低,10年最高占比仅为0.42%,平均占比0.33%。2008—2017年我国SCI期刊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尤其2009年较2010年增加了33种,2010又较2009年增加了24种期刊,呈跳跃式增长,以后数年除2012年和2016年外,每年以10种左右的速度增长,成绩喜人。相对于SCI收录期刊总量来说,我国SCI期刊10年最高占比为2017年的2.13%,平均占比1.83%,远高于我国SSCI期刊在SSCI期刊总量中的占比。表2 2008—2017年我国SCI期刊、SSCI期刊及其占比情况年份我国SSCI期刊/刊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6 8 6 9 1 0 13 13 11 10 11 SSCI收录期刊总量/刊1 985 2 257 2 731 2 966 3 047 3 080 3 154 3 224 3 241 3 304我国SSCI期刊占比/%0.30 0.35 0.22 0.30 0.33 0.42 0.41 0.34 0.31 0.33我国SCI期刊/刊81 114 138 155 152 162 173 185 179 192 SCI收录期刊总量/刊6 620 7 385 8 073 8 336 8 471 8 539 8 659 8 802 8 879 8 996我国SCI期刊占比/%1.22 1.52 1.71 1.86 1.79 1.90 2.00 2.10 2.02 2.13由于我国入选SSCI和SCI的期刊量还较少,分析环比增长速度的意义不大,故本文未对相关数据行进一步分析。3 结语本研究基于2008—2017年SSCI和SCI数据,对比分析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在世界范围内的彰显度,结果显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近年来虽然取得了较大进步,相对于自然科学来说,其在世界范围的内彰显度还很低,还处于事物发展的处级阶段。分析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近10年发展落后于自然科学的原因可能为:(1)政策导向。个人或集体项目申报、评审、结项,教师和科研人员职称、绩效的评定,硕士、博士学位的获取,甚或学科、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排名等,自然科学论文刊发的期刊档次设置一般为SCI、CSCD、中文核心、统计源期刊、一般期刊等,依次递减,而哲学社会科学中,大多数时候的期刊档次设置为SSCI或CSSCI、中文核心、统计源期刊、一般期刊,即将SSCI等同于CSSCI对待,发表于SSCI期刊上的论文与发表于CSSCI期刊上的论文评分是一样的,甚至有些评价标准上就没有SSCI论文一说,仅有CSSCI论文,这就很大程度上直接导致哲学社会科学从业者从主观上忽略SSCI论文,将目标放于CSSCI论文上,最终导致SSCI论文增长速度明显慢于SCI,SSCI期刊发展速度明显慢于SCI期刊的发展速度。科研绩效评价方法和导向是引领学科发展的重要因素,建议相关部分在政策制定时注意引导SSCI论文的刊发,以增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在国际上的话语权。(2)从业者的认知。有些哲学社会学科研究者还存在一些不正当的认知,如由于社会制度的差异,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仅应在国内或少数几个国家间交流,没有必要国际化等。纠正这些错误认知,需要从各个层面加大宣讲力度,逐步认识到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走向国际的必要性。(3)从业者的英文水平。SSCI期刊多为以英语为语种的期刊,而长期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国内学者,尤其是长期仅关注国内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相关学者,其英文水平下降明显,达不到写作的需求,致使很多高水平的论文仅能在国内同行间交流,削弱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在国际上的彰显度。关于这一点,笔者认为有两方面可以改善,一个是从业者自身注意提高英文水平,同时注重培养、造就大批有较高专业学术素养和外语功底的相关人才;另一个是希望我国能够创办出更多的SSCI期刊。学术出版是实现中国话语国际传播不可或缺的平台[5]。虽然近年SSCI较少收录非英语语种期刊,但我国自己创办的SSCI期刊,即便为英文期刊,其编辑人员与我国的投稿者间也可以无障碍沟通,以逐步改进论文,使之达到刊发要求。但对于现阶段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期刊来说,入选SSCI期刊仍具有较大难度,仍需要来自各方面的支持和不懈努力。尤其SCI期刊的入选为SSCI期刊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可相互借鉴。总之,本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发展并不平衡,二者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也不均等,仍需加大力度以增加我国在国际哲学社会学科舞台上的话语权。参考文献[1]李沂濛,赵良英,柯岚馨,等.国内人文社会科学评价研究评析[J].情报杂志,2017(7):107-113.[2]彭忠益.哲学社会科学评价体系与评价规范建构[J].中国高等教育,2018(6):49-51.[3]姜帆,黄孚.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评价的思考及建议[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6(4):126-131.[4]刘雪立,盛丽娜,丁君,等.中国社会科学研究国际化现状[J].科学学研究,2014(6):811-824.[5]姚冬梅.论学术出版社在构建中国学术国际话语体系中的作用——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探索与实践为例[J].出版广角,2018(11):36-38.

文章来源:《自然科学史研究》 网址: http://www.zrkxzzs.cn/qikandaodu/2020/0529/338.html



上一篇:河南省高校自然科学绩效评价
下一篇:本科院校自然科学“课程思政”实施策略研究

自然科学史研究投稿 | 自然科学史研究编辑部| 自然科学史研究版面费 | 自然科学史研究论文发表 | 自然科学史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自然科学史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