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管窥墨海书馆对中国近代翻译活动的影响(2)

来源:自然科学史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0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据统计,墨海书馆自1844到1860年间,共翻译、出版书刊171种,几乎囊括了数学、天文、地理、物理、医学等各个领域,其中较为著名的有:《数学启蒙》、

据统计,墨海书馆自1844到1860年间,共翻译、出版书刊171种,几乎囊括了数学、天文、地理、物理、医学等各个领域,其中较为著名的有:《数学启蒙》、《代数学》、《几何原本》、《续几何原本》、《代微积分》、《重学浅说》、《谈天》、《地理全志》、《大英国志》;《妇婴新说》、《内科新说》、《西医略论》、《中西通书》、《科学手册》、《植物学》等;这些科学类书籍多是传教士与中国文人共同合作翻译而成[7]78。王韬在《弢园老民自传》中曾对“秉笔华士”有所叙述:“西馆中,时则有海宁李壬叔、宝山蒋剑人、江宁管小异……”[7]

三、墨海书馆翻译活动的主要贡献

墨海书馆后期的工作主要就是翻译西方各类自然科学著作,此举不仅为中国人了解世界、了解科学、学习科学打开了大门,更对中国近代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同时,墨海书馆的翻译活动也为中国翻译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墨海书馆在进行科学书籍翻译的过程中,引进了大量的新词语;其中,许多新名词的使用均与协助传教士翻译的“秉笔华士”有关,甚至许多名词一直沿用至今。李善兰在协助传教士翻译的过程中,就曾创译了大量的中文专业名词,如将“botany”译为“植物学”、将“composite”译为菊科、将“germen”译为“子房”等等。李善兰还在翻译《代数学》一书时认为,这门数学的特点就是“以字代数”,遂将“algebra”译为“代数学”[6]28。李善兰创造的“代数学”这一名词在中国是首次出现,且一直被沿用至今;同时,还被传到了日本,并为其所用。另外,他还与伟烈亚力共同制订了数学领域方面的大量专有名词,如“横轴”、“纵轴”、“函数”、“常数”、“方程式”、“根”、“方”、“无穷”等,也均被沿用至今。虽然,墨海书馆所翻译的这些自然科学书籍多在西方已经是过时的,但对当时的中国来讲,无疑是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对推动中国近代的科学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尤其是墨海书馆的翻译工作中所聘请的大量“秉笔华士”们,更成为近代中国翻译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墨海书馆对中国近代翻译活动的影响

翻译是指将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运用另一种语言文字来加以表达。中国最早的翻译活动起源于周王朝,但多局限于民族间的翻译。随着天主教、基督新教的传入,中国才开始对西学的大量翻译活动。据统计,从明末至晚清时期的西学翻译文献约有3100余种,这足见我国在明末清初就已经初步认识到西方自然科学的重要性,并开始对西学进行大量的翻译活动。徐光启曾在17世纪初就明确指出:中国文化的发展必须要学会“会通”,而“会通”的前提就必须擅长“翻译”。由此可见,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化发展都离不开翻译活动,而墨海书馆正是开启中国近代翻译事业的一把金钥匙。墨海书馆对中国近代翻译活动产生的影响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翻译人才的培养。虽然,墨海书馆翻译的初衷是借西方的科学知识来达到传教的目的,在与中国文人合作的同时,也为中国培养了大批的翻译人才。当时在墨海书馆工作的著名“秉笔华士”有李善兰、王韬、管嗣复、著瑞麟、蒋益澧、蒋剑人等,其中也有许多人在墨海书馆倒闭后供职于京师各国事务衙门。另外,受墨海书馆翻译西书的影响,也促使更多的中国人开始学习西学[6]。1868年6月,江南制造局设立了翻译馆;随后上海又出现了多家翻译机构,开始大量翻译西书、西报。而且许多曾在墨海书馆从事翻译活动的“秉笔华士”也纷纷加入到各大翻译机构中,并逐渐成为了中国近代第一批翻译人才。其次,对中国近代翻译方法的影响。“西译中述”翻译方法曾是中国近代翻译活动的主要翻译方法,其主要是受墨海书馆传教士口译,“秉笔华士”加以润色方法的翻译方法的影响。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创办之后,就曾聘请了一批西人学者进行口译,再由中国文人加以笔述。

文章来源:《自然科学史研究》 网址: http://www.zrkxzzs.cn/qikandaodu/2021/0708/1279.html



上一篇:浅谈自然科学翻译的几点看法
下一篇:当代语言学研究方法的思考

自然科学史研究投稿 | 自然科学史研究编辑部| 自然科学史研究版面费 | 自然科学史研究论文发表 | 自然科学史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自然科学史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